为什么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情况?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他的心理是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的。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的不断扩大、改善和充实的过程,就是人的认识能力、智慧品质和个性特征日益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个婴儿从出生之日起,其整个成长过程,都受个体自身的遗传因素、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及自己的实践活动的影响。
儿童心理学家们多年来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订了各种测量儿童体格发育、语言、智力和性格发展等等的常模和量表。家长们如果运用这些测量工具,对儿童进行测查,并将测量 的结果与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常模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自己的孩子身心发展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孩子某方面的发展比较迟缓,可以有的放失地帮助孩子克服不足之处;如果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属于正常发展状态,则可按常规进行教养;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超常表现,可以按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特殊教育措施,以加速孩子智慧的发展。
怎样理解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主观能动性?
孩子并不被动地接受成人的教育,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接受成人的教育。他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心理水平出发,考虑成人提出的要求。符合自己需要的就接受,不符合自己需要的就拒绝。根据这一心理发展规律,一切教育要求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如果家长弃孩子所好,求孩子所恶,结果是欲求而不得,反而伤害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怎样理解“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儿童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可分成若 干相互联系的、发展水平不同的阶段。根据文献资料证明,人的心理活动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一个心理发展的阶段都有它与别的阶段不同的心理特点。但后一阶段的心理活动是由前一阶段的心理活动发展而来,前一阶段的心理活动发展而来,前一阶段的心理活动往往已孕育着后一阶段心理活动的特点,是后一阶段心理活动得以产生的前提或准备。比如,一岁前,儿童言语发展还处于发生准备时期,因此基本上不具备言语思维的能力。但是,他们感觉器官成熟较早,因此感、知、心理的发展比较快。到了接近入学的时候,孩子已经可以讲流利的口语,不仅能够凭感觉器官认识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可以凭借头脑中保护的事物形象的联系,揭露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并在语言的帮助下,开始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如果我们掌握了各个年龄阶段应具备的心理特征,我们就能掌握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动权,为更快、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孩子服务。
怎样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幼年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而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又都有各自发展的缓慢期和快速期。比如,幼儿是先学会把形状从事物中抽象出来,后学会把颜色从事物中抽象出来。因此,三岁左右是形状抽象能力发展的快速期,三岁半至四岁半则是颜色抽象能力发展的快速期;另外一个特点是,存在着个体差异。比如,同是绘图,有的孩子想象力发展快,技能发展慢;有的孩子有相当好的绘画技能,但想象力贫乏。
怎样理解“儿童心理在活动中产生发展”?
儿童活动是儿童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没有活动就没有心理。因为儿童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接触到客观事物,才能与人交往,才能由此获得感性认识,才能增长知识,从而使心理得到发展。这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
【收藏到QQ书签】【添加到百度搜藏】【 收藏本站】【推荐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