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9-12-13 09:58:00 来源:妈咪育婴网 作者:果果妈 查看:次
【导语】: 感冒、发烧、拉肚子……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病,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足以让妈妈们胆战心惊,后怕不已。毕竟宝宝的身体素质不如成年人,即便是小病小灾,一旦治疗不及时或护......
感冒、发烧、拉肚子……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病,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足以让妈妈们胆战心惊,后怕不已。毕竟宝宝的身体素质不如成年人,即便是小病小灾,一旦治疗不及时或护理出了差错,也有可能酿成大错。比如,古往今来的育儿大难题——发烧,让多少妈妈伤透了脑筋,用错了方法,踩进了伪科学的大坑。下面这些常见的退烧误区,你也犯过吗?
物理退烧?风险大
大部分妈妈都持着这样的观点:是药三分毒,物理退烧最靠谱,既管用又没有副作用。于是,敷冰袋、退烧贴、擦酒精、冷水浴等各种物理退烧法轮番上阵,这虽然能暂时降温,但也会令孩子更难受甚至加重病情,《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也不再推荐使用物理降温。事实上,小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较小的刺激也会引起高热,但并不代表病情严重。还需要明确一点的是,一定范围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强行降温反而可能对病情恢复不利。所以面对宝宝发烧,当务之急是让孩子舒服一点,比如补充足够的水分、脱掉过多的衣物、适当的温水擦浴。当儿童发热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情况下,就可以应用退热剂(栓剂、滴剂或混悬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多国指南及WHO推荐用于儿童退热治疗的解热镇痛药。
捏痧退烧?求放过
“捏痧”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说备受老一辈推崇,相信不少家长也亲身实践过。其治疗效果姑且不论,但这种“退烧偏方”显然不适合孩子。宝宝皮肤娇嫩,用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软组织挫伤。对于没有掌握足够医学常识的家长来说,贸然进行所谓的“捏痧”,只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甚至留下心理阴影,实在是得不偿失。
灌肠退烧?要不得
灌肠退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大量低温的液体为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的处理,这个处理并不比其他物理降温有效,而且会给孩子带来极度的不适感;第二种则是用直肠液用保留灌肠的方法直肠给药,这可能引起不可预期的吸收延迟。总而言之,不建议使用以上两种方式给孩子退热。退热栓在儿童退烧中是值得推荐的,当宝宝无法进行口服给药时(如呕吐、拒服、睡眠状态),选择符合儿童年龄或特点的栓剂(如小儿布洛芬栓)进行直肠给药是更为安全有效的方式。
旁门左道不可取,相信科学是正道
要警惕——吃药不必死守38.5℃
宝宝该不该吃退烧药,什么时候吃,也是颇让妈妈头疼的问题。首先,对于小于三个月的婴儿,一旦体温超过38℃,务必及时就医;其次,大于三个月的宝宝出现发热状况时,吃药也不必死守38.5℃,因为这不是绝对的。如果孩子体温达到了38.5℃,但精神状态尚佳,能吃能玩,可以不急着吃退烧药,但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及时补水;如果此时孩子精神状态不佳,出现持续的烦躁、哭闹,应立即给孩子服药,持续性高烧不退更要及时送医,以免延误治疗。
划重点——提高免疫力是上上策
虽然发热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究其根本,是疾病在孩子身上的外在表现。如今正值寒冬,宝宝身体各项机能还未发育完全,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气温环境变化,再加上流感和各种感染性疾病肆虐,很容易被疾病打倒,反复出现高烧不退的情形。因此,如何提高孩子免疫力便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除了及时接种疫苗,坚持户外运动和规律作息,最重要的营养补充环节也不能忽视,尤其是与免疫系统发育息息相关宝宝又极易缺乏的维生素AD。
医学研究早已证实了维生素A对维持呼吸道、消化道等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皮肤和粘膜的防御能力,降低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风险。同时,维生素A还有助于提高免疫细胞活性,促进抗体生成,帮助宝宝建立、完善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维生素D对人体免疫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作用,它能有效激发免疫细胞对“入侵”细菌或病毒发动攻击,从而增强宝宝的免疫力。此外,维生素AD在促进骨骼发育,维护视觉发育,以及预防贫血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维生素AD是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妈妈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从宝宝出生起坚持每日补充维生素AD(伊可新)至3岁,为其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