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妈咪育婴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文章是:这8种夏天病 你家宝宝中招了吗?,是有关疾病防治的相关信息,希望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您能够有所收获,那就是对我们妈咪育婴网的全体工作人员最大的肯定和鼓励,以下是完整【这8种夏天病 你家宝宝中招了吗?】原文:
随着气温的上升,夏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夏季特殊的天气将使宝宝产生一些新的不适和小疾病,家长们应注意这8种常见病哦,跟妈咪育婴君来具体了解下吧:

(配图来自互联网)
1、手足口病要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对于手足口病,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让孩子洗手,日常用品要常消毒,不让小孩吃生冷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远离感染源等等。
2、高温天防止中暑
夏天容易出汗,宝宝皮肤汗腺发育未完全,体内水分贮存量有限,流汗过多容易引起脱水休克。
呼吸是人体自身散热的重要方式,因为肺部是除了皮肤外的次要散热器官,呼气时可将肺中的热气排出体外(占排热量的百分之十)。但如果环境的温度高过体温,吸入的是热空气,则甚至反而会使体温上升,由于宝宝在夏天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呼吸调节体温,容易发生暑热伤害。
如果宝宝先是肤色发红,触摸宝宝的皮肤能感觉到干燥发热。宝宝烦躁不安,有的会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昏眩、抽搐、或进入昏迷状态,测量体温时可高达39℃以上。宝宝很有可能就是中暑。妈妈们应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四周环境通风,温度适宜。
3、宝宝脱水要注意
医学上称为婴儿夏季脱水热。脱水前期无明显症状,宝宝一旦有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停、烦躁不安,妈妈就要小心了。出现这种现象,妈妈们应及时给宝宝补充足量的水分。该症是因炎夏气温高、气候干燥,宝宝通过排汗而丢失大量的水分所致。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引起宝宝发热,有时体温可达39℃到42℃。

(配图来自互联网)
4、警惕夏季伤风感冒
夏天的特点就是烈日炎炎,离寒冷远了离感冒似乎也远了。但其实,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以及皮肤散热、保温调节功能都差,夏天室内空调环境、室外高温,室内外温差大,宝宝就很容易在夏日里伤风感冒。宝宝的症状表现为:不出汗,口渴、尿多、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而且烦躁不安,病程可持续1-2个月。因此要求妈妈们要注意通风及温度的控制,要经常让宝宝在较阴凉的地方休息,无论室外或室内都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并及时给宝宝多喂些淡盐凉开水。
5、蚊虫叮咬易引起皮肤病
夏天也是蚊虫活动的时节。宝宝幼嫩的皮肤就成了攻击对象,它们比成人更容易被蚊虫叮咬。宝宝很容易抓破皮肤而引起细菌感染,因此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蚊虫,宝宝的手脚被蚊虫叮咬后,会留下色素沉积,而反复抓破结疤可能会留下像小红豆一样的疤痕,也就是所谓的“红豆冰”现象。它不仅仅有碍肌肤的美观,严重的还会转变成蜂窝性组织炎。妈妈们应在每天睡觉之前,喷洒无毒害的杀虫剂,或者给宝宝使用蚊帐。出行的时候可以带上万金油、绿油精等药膏。
6、小儿热痱要注意
小儿热痱是由于婴幼儿本身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一旦汗液长时间浸渍皮肤,便会堵塞汗腺,出现炎症反应,于是刺痒、灼热的小痱子就会“冒出来”。痱子一般出现在孩子的颜面、颈部、肩部、肘窝、腹股沟、腋窝等部位。
医生建议,热痱重在预防,干爽清洁是“法宝”。夏天最重要就是别给孩子穿太多,室内通风良好,降低室温,给孩子穿着吸汗全棉衣物,保持皮肤的干爽清洁就可避免或减少痱子的发生。当然宝宝已经是满身热痱,也不必过于紧张。医生建议,首先给宝宝修剪指甲,避免宝宝因为热痱刺痒而抓伤肌肤,引起皮肤感染。然后给宝宝涂抹炉甘石洗剂(被皮肤科医生称为热痱水),这种药水具有收敛、吸汗、清凉等作用,对热痱比较有效果,另外,也可以使用天疱1号(一种中药洗剂),由于可以清热、利湿、解暑,亦可稀释成洗澡水预防热痱。

(配图来自互联网)
7、户外活动防晒伤
夏天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加,晒伤的可能性也随之大增。晒伤后宝宝皮肤会变红,有刺痛和瘙痒感,有的宝宝会哭闹,而有的宝宝则只会在皮肤脱皮或刺痛感来的时候才表现出烦躁不安。有些妈妈不愿意为刚出生的宝宝用防晒霜,认为宝宝不需要,或是担心防晒乳液会伤害宝宝的娇嫩皮肤,而事实上六个月大以上的宝宝,就可以开始用防晒乳液了。长时间在户外,可选择防晒系数15-25的防晒乳液,每隔4-5小时给宝宝擦一次。
8、谨防外伤感染
蚊虫叮咬后,宝宝抓破伤口,如果细菌侵入,就很容易形成伤口感染。所以在宝宝被蚊虫叮咬后,最好马上给宝宝搽上专用药水,防止因瘙痒引起的抓挠。
【收藏到QQ书签】【添加到百度搜藏】【 收藏本站】【推荐给好友】